赵红英直接说了:“嗯,有人想要,你这个指标可选的单位多,而且可以在全省范围内选。”

“如果你愿意卖,有人愿意出六千块给你买了。”

啊?

六千?

徐子矜还真有点惊讶了。

“干妈,买这指标的人,应该是省城那边的吧?”

赵红英也不隐瞒:“是的,袁政委家属的姐姐一家在省城。”

“她姐姐的小儿子回城后一直没弄到指标,目前在火柴厂当临时工。”

“小伙子今年二十三岁了,再不结婚就迟了。”

“可一个临时工,好姑娘不肯嫁,要是娶了个条件一样的,以后日子就没法过了。”

任何时代的婚嫁,都讲究门当户对。

花配花、柳配柳,烂粪箕配破苕帚,这道理,徐子矜懂。

她也知道袁政委家属的姐姐是省城的,而且她姐夫好似还有点位子的。

顿时,她好奇了。

“干妈,我听说政委家属的娘家在省城有关系的啊。”

“本来就是回城知青,难道没找找人,给他安排一个正式工作?”

唉!

赵红英深叹一声:“关系是有的,可架不住孩子多啊。”

“政委家属她姐姐有五个孩子,老四是个女儿,当年与老五一同下乡。”

“姑娘大了,前年回城时,正是适合婚嫁的年纪。”

“为了能让女儿嫁个好人家,她妈妈退下来,让姑娘顶了班。”

“所以,就一直想给小儿子搞个指标。”

“可他们家里,前面三个都是国家照顾的,不能再去找关系要指标了。”

“你傅阿姨说了,要是你肯把指标转让,她姐姐愿意出六千。”

“当然,你要是觉得少了,再加点也行。”

六千块在这个年代,可真不少!

徐子矜知道自己手上的指标的确很香,虽然工作单位全是企业,但这年代企业才香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