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乙只是先过去打个前站,将张寻大致的计划说一下,以便探探秦颉的想法。
既然秦颉已经认可了张寻的计划,那接下来,张寻当然要亲自再去,与秦颉详细商讨一些具体作战细节,完善一些不足之处了。
毕竟,此事事关重大,容不得半点闪失。否则,兵败是小,弄不好把小命也丢了。
张寻这么个惜命的人,平时放个屁都得缓缓的释放出来,生怕动静太大,闪了腰。
所以,这么重要的事,他是绝不敢大意的,他的前途命运可都指着这一战呢。
其实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那就是张寻想向秦颉讨要些粮草辎重等后勤物资。
他从洛阳出发,一路急行,又无后勤人员,全靠每人随身携带的物资,若时间久了,必然会有短缺。
兵法上说,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。因此,先做到有备无患,以防万一。毕竟,手中有粮,心中不慌。
这一日,张寻带着典韦等几个亲卫快马来到秦颉营地。
入眼处,只见营寨防护的严严实实,寨外挖有深深的壕沟,沟内布满削尖的木桩。
寨门前拒马、鹿角等阻敌之物也一应俱全。寨墙上的士兵来回巡逻,警惕的观察着四周。
张寻看过之后,也忍不住暗暗点头,秦颉不愧是做过都尉的人,单看这扎营立寨之法,便能看出是经验老道之人。
然后,张寻便差人上前禀报,不一会儿,寨门大开,太守秦颉亲自迎了出来。
远远望去,来人约摸有四十岁左右,长相魁梧,浑身散发着彪悍之气,一看便是久在行伍之人。
张寻连忙下马,快步走上前去,谦逊的朝秦颉拜道:
“洛阳令兼城门校尉张寻,拜见秦太守!”
秦颉见到张寻,先是一惊,他没想到张寻竟是如此年轻之人。看上去,似乎还未到弱冠之年,这倒是令他吃惊不小。
要知道,他四十岁才是个郡都尉呢,若不是黄巾之乱爆发,他想做到太守之位还不知要等多少年呢。
而张寻未及弱冠便取得与他相等的官职,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。
虽说洛阳令只是个县令级别,按正常官职来说比他低几级,但历来便有京官大三级的说法。
所以,实际上的地位和他差不多。更重要的是,张寻还深受皇帝器重,可谓是前途不可限量。
想到这里,秦颉不敢怠慢,也连忙拱手回道:
“南阳太守秦颉拜见张大人!”
两人你来我往,一番礼让,待一阵官场客套的形式结束之后,张寻便跟着秦颉进入了大营。
进入营寨内,只见寨内各小营布置的井然有序,并无杂乱之感。
里面码放的一应攻城、守城器械堆积如山,士兵们规规矩矩的在营内行走巡逻,并没有大声喧哗的现象。
张寻看过后,将其全部默记在心中,便于以后好好研究学习。
毕竟,他并没有真正的战阵经验,现在多学学这些基本的立寨扎营之法,对他这个半吊子,只会纸上谈兵的家伙来说,帮助还是相当大的。
张寻随秦颉进入大帐内,分宾主落座。
然后,两人又照例来上一波官腔,待一番相互吹捧之后,张寻便开始进入正题,说明来意:
“秦大人,下官此来是想和大人进一步商讨破贼计划的……”
张寻将姿态放的很低,毕竟他是小字辈,在老资格面前还是要低调些的。
而这一举动也博得了秦颉一阵好感,心里暗暗点头,深有孺子可教之感。
张寻详细述说了一些细节,比如,应在伏击地点多布火油引火之物,以尽可能的烧杀、恐吓敌人。
另外,军队中多打旌旗,以扰乱敌心,使其军心涣散等等。一番陈述下来,说的秦颉是不断点头,连连称道。
当然了,最后张寻也不忘向秦颉打打秋风,厚着脸皮讨要一应粮草辎重,秦颉自然没有不应允的道理。
先不说张寻帮他想出了破敌之法,何况,这本来就是朝廷的军令,地方官府必须无条件配合朝廷军队的一切平叛事宜。
一番交谈下来,两人都是各有所获,大感满意。
随后,张寻便起身向秦颉告辞,秦颉则是起身相送,一副你侬我侬的情景。
而且,相约破贼之后,两人再开怀畅饮,痛饮三百杯,做足了官场上那出情深义重,肝胆相照的鬼把戏。
当然了,这些官场画面都是大家相安无事的时候,才会出现的。若真出了什么事,那不好意思,呵呵……
然后,张寻便急忙领着典韦等几个亲卫,一路打马向自己的营地而去……
此时,城外黄巾的大营内,只见众头裹黄巾的太平道信徒们,一个个是衣衫褴褛,东倒西歪的。
再看每个人的脸色,皆是面黄肌瘦,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。很多人捂着自己的肚子,不时的“嗯嗯,啊啊”的低声叫唤着。